“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率仅0.03%。”原建设部副部长谭庆琏日前公开表示,“必须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才能实现建设领域的跨越发展,否则将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抛弃。”
相比于0.3%的国际建筑业信息化率平均水平,我国的0.03%与之尚有10倍差距。发展十年,为何我国的建筑业信息化还停留在起步阶段?该如何应对建筑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难题?
10倍之差
拿出手机,打开客户端,用手指轻轻点击,施工现场画面在屏幕上清晰呈现,料场、脚手架、忙碌的工人……从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看,这是一场从“脚手架”到“手指尖”的重要革命。
建筑业信息化于1975年首次在美国提出,但当时我国受制于技术未能实现。2003年,原建设部颁布《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要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
如果说CAD技术是实现建筑业从手工到自动化的革命,那么2008年被用于“水立方”建设的BIM技术则可以说标志着我国建筑业从自动化到信息化的转变,大量工具式软件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建筑业的工作效率。
某建筑国企信息化管理人员李戈告诉记者,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整体起步较晚,现在进入了从数字化到信息化的过渡阶段。李戈认为,在我国建筑业信息化进程中,《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等规划性文件起到了规划技术路线、引导建筑业信息化进程的关键作用。
“不过,虽然目前许多建筑企业都在搞信息化,但有些企业的动机‘不纯’,说白了就是被特级企业资质评审逼的,有些资质评审里有信息化要求,而大部分企业领导还并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信息化。”李戈透露。
信息化管理难题求解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对技术的投入占比已从2006年的50%上升到2012年的80%。中国建筑业协会2012年对国内施工企业的调研结果也显示,未来1—4年内计划使用信息化技术的建筑企业占比达92%,我国建筑企业对信息化技术推动建筑业发展的认知已达到很高程度。
李戈对此表示,信息化管理不是简单的数字化IT拼凑,要想实现信息化,必须先实现企业的标准化、集成化管理。建筑业有体量大、人员多、劳动密集、生产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在管理模式上有别于其他行业。建筑企业的基本管理单位是项目部,要实现建筑业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实现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而这一点往往被不少企业忽略,其所谓的信息化也仅限于个别部门。
“国内缺少建筑信息化管理经典案例,国内最早最成功实施建筑业信息化的案例是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其引进了ERP体系。不过ERP其实只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倾向于企业物资资源计划管理。”李戈说。
浙江省住建厅信息中心主任马旭新则认为,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并不单纯是一个技术应用问题,其成功实施与推进不可避免地涉及管理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体系、组织模式、从业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现阶段存在的种种问题,制约了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
信息化素质尚待提升
马旭新指出,建筑业信息化离不开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素质。然而,我国建筑业目前依然存在着“技术至上论”的错误观点,许多从业人员忽视自身管理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培养,造成许多信息化应用有名无实,沦为装点门面的摆设。
李戈告诉记者,由于起步较晚,现在国内不少参与信息化建设的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尚不具备充分的理解能力和专业能力。从业人员素质决定着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水平,未来第三方数据及运营平台管理人员(IT人员)会在建筑项目中承担更多工作。在设计、建造、运营信息一体化模式中,软件开发者的作用不可忽视,应吸纳更多建筑、土木和设备领域的专业人士。
在李戈看来,随着科技发展,特别是在智能建筑、信息化平台普及之后,设备系统设计人员也会区别于现在的暖通、给排水、强电、弱电体系,将面临重新细分。“比如甲方在投资时会越发精打细算,运用信息化平台,更多地参与前期设计。”李戈说。
李戈进一步解释道,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职能可能会发生改变,细分成几个类别:出创意、出方案的会帮助甲方完成选择过程,与客户交流的会与咨询方做整合,做施工图的会与技术方做整合,做专业协调的会与信息管理方做整合等。
“先有战略的改变,然后才有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时代要求成本最有效、利益分配过程最透明。在建筑业信息化不断升温的当下,无论是BIM,还是可持续建筑,其实都在为下个时代做技术准备。”李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