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起重机水箱液位,洒水量清晰可量化;AI(人工智能)逐段扫描考生焊件焊缝,自动识别“夹渣”“未熔合”“裂纹”等缺陷点;视觉系统全程捕捉叉车货叉高度,轨迹分析精准测算溜车距离,杜绝人工判断误差……近日,在江苏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现场,依托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打造的“AI监考官”正式上岗,“监考官”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便能公正、透明地完成考分的即时判定,实现“智评严考”。
2025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执业资格考试与注册中心以建筑焊工、塔式起重机司机、叉车司机三个工种为突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实操智慧考核,形成了“理论无纸化、口试实物化、实操智能化”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全流程考核体系。这是江苏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部署、落实全省数字化发展意见的生动实践,也是行业人才评价方法创新的有益探索。
传统模式存难点 考核方式待升级
作为建筑业大省,江苏全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总数逾47万人,涵盖建筑焊工、塔式起重机司机、叉车司机等操作复杂的一线岗位,这些岗位与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息息相关。
据分析,约80%的安全事故源于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因此,严格、科学、高效地做好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工作,本质上是安全质量管控的“关口前移”,是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提质升级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江苏不断夯实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管理工作基础。各地按照需求安排考核计划,实现“随到随考”,满足从业人员“就近就便”的考核需求;坚持“真设备、真场景、真要求”的实操考核模式,1:1还原施工现场,确保考核内容与一线实际需求相符;积极应用人脸识别核验身份、无纸化考核、计算机即时评定成绩等信息化手段,为考核的规范、统一和透明奠定了数据基础。
但受限于大型起重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和场地限制,部分评分过程难以全程观察;多人同时进行焊工考核时,考评员无法全程兼顾,且仅仅依赖目测评判,存在主观疏漏及标准执行偏差等各类因素,传统考核模式仍存在着重重瓶颈。此外,传统监管模式依赖于事后投诉举报和碎片化的视频抽查,存在滞后性;考核数据分散在各考核基地,形成“信息孤岛”,主管部门难以形成全程统一的实时监管闭环,监管效能亟待提升。
100余个评分点 评判准确率超90%
为破解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传统考核模式中存在的各类难题,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执业资格考试与注册中心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关键探索,创新打造了集算法、标准、管理、安全、生态五维融合模式于一体的“AI监考官”,让评分“更精准,更严格,更高效”。目前,全省共有5家基地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通过严格对标考核标准,“AI监考官”共梳理出100余个评分点,并采用图像识别及行为分析等机器学习算法,对数千次实操图片或视频进行训练迭代,构建数字化标准评分模型。在此基础上,在全省原有的标准化考核基地中加设高清摄像头、数字传感器等设施,全方位采集考生考核实际动作和行为,并依托人体姿态估计(OpenPose)、目标检测(YOLO)等AI算法与数字化标准评分模型比对,自动识别考生考试过程中漏操作、错操作、顺序错误等问题,在焊工考核中,焊缝误差检测可精准至毫米级。经试点验证,评判准确率超90%。
经由考场布设的多机位摄像头与系统交互界面,考评员可在平板电脑上实时查看考生操作细节,实现全程监管无死角与分数的“即考即判”,无需再频繁往返考场各区域跟进考核情况,进一步节约了人力。
人机双审可追溯 过程阳光更安全
依托数字手段,“AI监考官”实现以数据替代主观、精准替代模糊,让结果“可追溯、可验证、可纠错”,从源头上保障人才评价过程的公平公正。聚焦特种作业实操考核环节事前预防机制,将安全关口前移,进一步提升考核全过程本质安全。
考生入场前,需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身份核验,从源头防范替考、代考等情况。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识别危险源等安全防护动作被“AI监考官”纳入必评分项,倒逼作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此举进一步落实了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相关要求。
在考核过程中,“AI监考官”能实时动态追踪考生手部动作、设备操作等细节,有效解决传统考核过程中,考评员难以观察到的塔式起重机司机在驾驶室内相关操作以及叉车司机脚下动作等监管难点。同时,考生考核中的操作视频与系统评判扣分点截图均实时上传至云服务器,监管人员可随时调阅核查,若出现人工干预评分情况,系统将自动留痕。在考生对成绩存疑时,考评员能即时调取完整视频录像进行复核,实现“技术监督人”,最大限度压缩自由裁量空间。
对于考评人员而言,传统的塔式起重机、叉车司机考核过程需要他们近距离观察考生操作,容易面临机械伤害风险;焊工考核现场的高温、粉尘、噪声,更长期威胁着考评人员健康。如今,考评人员可在安全区域通过视频完成监督评判,既保证评判客观性,又有效隔绝职业风险,真正实现以科技赋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