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供水、排水、桥梁、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维系着城市的正常有序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生命线。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城市生命线进行全面感知、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和联动处置,增强城市安全风险防范治理能力,就是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江苏省高度重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按照“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的建设思路,推动人防、物防和技防相互支撑,聚焦“燃气、供水、排水、桥梁、道路、第三方施工、地下管线”7个场景,搭建全省监管“一图览”“一网管”系统。目前,省级监管系统已汇聚21亿条监管监测数据和18.44万公里的地下管线基础数据,接入物联感知设备5.8万台(套)。先行试点的南京、无锡等7个城市的市级监管系统已基本完成功能开发上线试运行,实现省市监管系统数据贯通;全省所有13个设区市及昆山等25个县(市)已全面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全省建立了统一的标准规范、保障体系及行业监管与协同联动机制,实现省市县三级监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使城市生命线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监管”转变,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南京:畅通地下“血脉” 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南京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项目为“1+8”系统,包括1个市级系统,7个省选场景和1个自选场景,共8个专项风险场景,同时涵盖了3242公里的城市道路和1172座桥梁的相关数据,通过共性支撑平台提供数据交互、融合通信等服务,实现8个场景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城市生命线相关数据的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综合管廊 为管线打造安全的“家”
走入扬子江大道综合管廊示范段,红、蓝管道排布有序,向廊道尽头延伸。管廊上方,一个白色“机器人”正沿细细的银色轨道缓缓前行。仔细观察,“机器人”身体上,眼睛、手臂等部件一应俱全。
“这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是在扬子江大道综合管廊进行的一个试点,可以基本代替人工进行巡检工作。”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伸缩臂、摄像头及红外传感系统,智能机器人可以检测管线运行情况及廊内温度变化情况。在廊内发生火灾时,红外传感系统可以及时报警,提升对紧急情况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如果廊内出现险情,机器人还能代替人工进入管廊内查看情况。
2018年4月以来,南京市结合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同步启动扬子江大道综合管廊建设。管廊全长约7.1公里,集成了多种重要管线,如应急水源管、电力电缆及通信光缆,有效实现了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避免管线发生损坏时对地面的重复开挖。管廊内布设了视频传感、气体传感、液压传感等各种传感器,连接至“南京市综合管廊管理平台”并与区域分中心平台对接,实现对入廊管线的实时监控和大数据采集,通过AI智能算法对信息进行处置研判,预测管廊内可能发生的问题,如人员异常入侵、管廊形变等,进一步推动管廊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管理维护效率。自2010年至今,南京市已建成管廊75条,约111.6公里,投入运营约64.7公里。
光纤实时监测 降低施工破坏风险
在距南京市铁北污水系统管网排查专项整治第三批工程施工现场(以下简称“铁北施工现场”)2公里处,一台挖掘机正在野蛮施工,破坏雨水管线,铁北施工现场的城市生命线光纤感知分析系统立即弹窗报警,引起相关工作人员注意……这是南京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第三方施工破坏风险场景的一次现场模拟演示。
一直以来,管线违规挖掘施工、外力入侵破坏等现象频发,极易造成城市地下管线破坏事件。对此,南京市基于“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升级开发了“第三方施工防外破系统”,综合运用智能定位、视频AI识别、光纤传感、旁站巡检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辅助强化现场确认和旁站监护,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时空、多维度的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实现“事前智能化预判、事中即时联动处置、事后总结反馈”的全流程监控和全链条管理。
“我们现场看到的这台黑色机器就是光纤监测设备,只要是地下有光纤布设的区域,把这台机器接入,就能对周边一定范围内进行监测。不仅能监测挖掘行为,对一些人工钻挖或没有交底的小型野蛮施工也能进行预警。”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前期建立声纹库,设备能够分析出正常施工与潜在破坏行为的不同声纹,实现连续远程监测和即时警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保护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目前,南京市已监测样本数据的信息量达数百万组。此前,传感光缆成功识别到新街口区域存在机械破坏作业,结合该地区燃气地下管网图显示,此处有燃气中压管线,属风险较高的危险作业,通过及时向项目管理人员发出预警,避免了管线破坏事件发生。
地下管线信息化 变“错综复杂”为“一目了然”
打开南京市管线地理空间信息系统,选取将要施工的地点,点击“三维功能”中的“开挖分析”,输入开挖范围及开挖深度,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分布情况一目了然。这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为现场施工提前做好“功课”,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近年来,南京市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基于全市公共空间和非公共空间管线普查“一张图”和地上地下管线信息一体化管理,搭建了全市统一的“南京市管线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形成以“市区两级、统一平台、共同维护、共享利用”为特色的管线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管线信息的集中管理、动态维护、综合供图、共建共享与多元应用,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民生服务、辅助决策等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服务和应用服务。
据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一张图”在库综合管线包括电力、信息与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管道、综合管沟(廊)、不明管线共9大类44个子类,实现全要素集中统一管理。聚焦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试点项目建设目标,南京市统筹开展地下管线交互场景建设,以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为指导,就管线交叉穿越、管线间距、管线与建(构)筑物间距、建(构)筑物占压四类管线交互情形制定风险分析规则和制图规范,研发交互分析系统,为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线权属单位开展管线隐患排查治理、分析研判、部门联动整改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辅助城市管线安全运行管理,助力打造共建共治的城市安全治理格局。
面向全市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管线数字化管理部门,以及管线权属单位应用需求,南京市还建成了涵盖管线信息基础管理、综合质检、供图服务、二三维一体等功能模块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管线免费供图、规划验线和核实等业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企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