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海市坚持用信用理念、信用创新和信用应用提升经济社会诚信建设水平,有力支撑了“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促进了社会治理现代化。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夯实信用根基。近年来,乌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印发了《乌海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调整及工作职责方案》《乌海市“十三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等系列文件。同时,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相继建立了信用相关制度,形成了乌海市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了制度对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以平台建设为依托,畅通信用数据脉络。2015年,乌海市启动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作,经过“十三五”期间多次升级改造,乌海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具备信用数据归集、信用查询、联合奖惩、信用修复、信用承诺、信用通报等多种功能。平台上线运行以来,乌海市针对平台的工作流程及使用方法组织了多次专题培训,培训对象涉及市区两级200多个部门。通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各区、各部门发布工作任务100余个,点对点推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通报》,运用工作待办提醒、反馈任务等功能,提升工作效率。2017年,乌海市率先与自治区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现已接收自治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数据69万余条,向自治区推送数据1.9万余条。同时,乌海市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归集全市信用数据624万余条。建立重点人群信用档案,实现对重点人群的信用监管。通过“信用中国(内蒙古乌海)”门户网站,公开“双公示”“红黑名单”及信用承诺书等信息,向社会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乌海市通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奖惩系统,将“红黑名单”推送到各区、各部门,依法依规实施联合奖惩。目前,市区两级部门开通信用综合账号327个,通过账号查询应用信用信息17147次。
以信用监管为抓手,拓展新型监管方式。2015年至2020年,乌海市共召开6次“红黑名单”新闻发布会,诚信“红黑名单”的发布对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守信激励方面,乌海市税务部门与乌海银保监分局联合推进“银税互动”,实现了纳税信用和金融信用互认,开创了以“税”助“贷”,以“信”养“信”的融资模式,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失信惩戒方面,乌海市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的信用信息推送到政务平台及招投标平台,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不予审批或限制招投标报名,在企业争取资金时也要进行信用信息核查,对“黑名单”企业限制资金争取。
以信用修复为路径,助力企业信用重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家、自治区从财政扶持、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相继出台了各种扶助举措,帮助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渡过难关。为使更多企业享受到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消除失信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乌海市加大信用修复宣传力度,指导企业规范开展失信主体信息的信用修复工作。依托“信用中国(内蒙古乌海)”网站,公开信用修复指南、流程,积极引导失信企业签署《信用修复承诺书》、填报《信用修复表》,完成信用修复,增强企业守法经营责任意识,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经营环境。
以信用应用为目的,筑牢诚实守信基石。2017年4月,邮储银行乌海分行推进双基联动“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巴音乌素村建成了乌海市首家“信用村”。2018年,乌海市信用村建设被自治区评为“2017年度内蒙古十大信用事件”,并在自治区范围内进行经验推广。截至目前,乌海市相继评定了16个“信用村”,979户“信用户”,累计为378户“信用户”发放低利率、无担保的信用贷款5629.8万元。2020年,乌海市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成功入驻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今年以来,乌海市积极组织召开“信易贷”工作推进座谈会及“信易贷”金融机构工作培训会,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乌海市金融机构已入驻平台18家,发布金融产品29个。
以信用宣传为突破,树立全民信用意识。乌海市扎实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和诚信宣传教育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活动的通知》,全面开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宣传,加大主要时间节点宣传力度,切实增强了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营造了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十四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持续发力并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此,乌海市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精神,紧紧围绕重点工作任务,不断完善各领域创新举措,积极打造“诚信乌海”新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