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前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的确定,一时米兰世博会和其各个国家的场馆建筑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以其精彩的“麦浪”创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么,其他的场馆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2015年米兰世博会奥地利馆
奥地利馆图一
奥地利馆图二
奥地利馆图三
奥地利馆图四
penda(彭达)建筑设计公司与亚历克斯合作,在为2015年米兰世博会奥地利馆的设计上赢得了冠军,该项目主题为“喂养地球”,设计师的思路是为游客提供植物的种子,并且提供机会亲自栽种这些种子。最终,他们可以直接食用这些亲自种出来的食物,当然,这些食物的生长需要奥地利这样高品质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方式,通过奥地利的种植理念,培育出有机食品。没有几个国家的人能够像奥地利人这样直接食用来自自然生产基地的有机食品。这主要是因为奥地利是一个小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物流配送,既保证食物的销量,又保证食物的新鲜。项目采用的是网格结构,用木材框架来搭建整个建筑,而内部结构也是完全暴露在人们面前的,它的每一个网格里面,都种植着各样的蔬菜、水果和草药种子。建筑的结构基于一种模块化的系统,可以方便人们灵活地解构和重新使用。
2015年米兰世博会意大利馆
意大利馆
意大利馆图二
意大利馆图三
意大利馆图四
来自EMBT公司的两位设计师Enric Miralles(恩里克·米拉列斯)和Benedetta Tabliabue(贝内黛塔·塔格利亚布)主导设计了2015年米兰世博会意大利馆的概念——“生活之树”,这片场地和这座场馆是意大利文化的鲜明代表。其景观理念也完全来自意大利随处具有的乡村气质,而室内则由不断变化的展览来体现意大利多元生活的精粹。树和圆屋顶是这座展馆最重要的两种符号,它们代表了这个国家对世界最具意义的贡献。
从万神殿到布鲁内莱斯基再到内尔维,圆屋顶几乎是意大利历史演变的见证者。而这些富有理想的景观则从山川到海滩都受到了极大的认可。二者富有诗意地整合为一套结构网络,转化为一种抽象的根系,而室内圆屋顶则显得单薄,似乎像是要冲破展馆外壳而在更自由广泛的空间绽放的树枝——这是一种生命的完美象征。
这种网格状的结构创造了一种完美的环境,在这里有广阔的中央空间供植物生息。这座建筑在设计之初即在大脑中拆解为不同的碎片,它们可以被轻易调动轻易组装,带着意大利的各种文化气息最终在米兰得以拼合。同时,万花筒的原理在这里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建筑外围的几何碎片将会不断旋转,而内部的圆屋顶亦会产生如万花筒般的效果。从观察者的视角来看,这恰恰又是隐喻地揭示了意大利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